预测我国煤炭需求仍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煤炭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很大。
1-8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3%,出口额同比增长9.2%,而前几年,增速长期高居20%以上。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我国很大一部分煤炭进口贸易已经从早前的即期交易转变为中短期合同交易。
另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之后,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而且是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日本。其次,预计冶金用煤需求将小幅回落。近期国内煤价整体企稳回升,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煤价上涨带动。但是,煤炭毕竟是当前我国主要的供暖燃料,短期内受可替代能源供应瓶颈限制,供暖用煤很难出现明显下降。8月份以来,受天然气提价等因素影响,贵州等部分地区无烟块煤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国内其他主产区无烟块煤价格纷纷止跌企稳。
今年以来,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决心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经济也延续了2012年的低速增长势头。煤炭企业不得不减产、限产,完成年度产量任务让许多企业感到头疼。当前,内蒙古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尽早批准自治区电力外送通道、煤炭深加工规划、重大转化项目等,以提高煤炭就地转化比例,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为了保障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煤炭铁路外运,降低物流费用,增强外销竞争力,从8月20日起,内蒙古开始按照煤炭生产企业与电力企业签署的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顺序优先安排运力,并实行门到门一站式服务,降低物流费用。其他煤种,发热量在4500大卡(含4500大卡)以下、价格下跌幅度高于25%的,下调为每吨8元。近期,由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政府纠风办组成的专项检查组将对铁路运杂费进行清理规范。近期措施主要是下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
长期措施主要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培育,煤炭交易市场建设等。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出《关于促进全区煤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关措施的通知》,出台多项扶持政策,确保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稳定发展。
鄂尔多斯动力煤和东部地区褐煤交易平台正在筹备运营。作为煤炭产量全国第一的煤炭大省,为了确保优势产业的优势地位,内蒙古此次出台的扶持政策包括近期、中期和长期措施。发热量在4500大卡以上、价格下跌幅度在20%以内的,下调为每吨12元。为了保证煤炭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次出台的扶持政策还涉及一些中长期措施,中期重点是加大金融支持煤炭生产企业发展力度,尤其要求金融部门对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煤炭深加工等项目给予信贷支持,降低煤炭企业融资成本,同时,继续推进煤炭、化工、冶金企业整合重组,形成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此外,为了支持煤炭企业渡过困难,从今年8月20日至12月31日,暂停收取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自治区留成部分和煤矿维简费,规范和减免铁路运杂收费。无烟煤维持原标准每吨20元。通知要求,从今年9月1日起至12月31日,褐煤价格下调为每吨6元,其中对价格下跌幅度达到30%的,下调为每吨4元他向记者介绍,山西不仅要在解决气权与煤权分置方面探索路径,而且将鼓励不同性质企业参与竞争,通过支持设立民间煤层气创投基金等多方措施,实施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开发。
山西省发改委数据显示,山西现有58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中,低热值煤发电机组仅占8.4%。然而,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山西低热值煤发电产业一直发展缓慢。
到2020年,通过推广过境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煤层气,实现民用领域全面替代燃煤。目前全省34户主力火电企业中,煤电联营企业已有22户,占山西主力火电企业装机容量的66.4%。
王赋表示,国家相关部门经过科学论证、深入调研,近日同意山西开展煤层气矿权两级管理试点前期工作。我国煤层气储量约31.5万亿立方米,排世界第三,而山西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去年抽采量和利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6%和57%。与此同时,山西还将组建高水平煤层气综合研发机构,设立煤层气矿权改革试点区,建设太原、晋城两大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六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基地,构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园区。二是为能源审批体制改革探路。面对这一形势,今年7月26日,山西紧急出台煤炭产业20条以应对市场下行,包括清费立税、推进煤电一体化等措施。山西多次建议,按照气随煤走、两权合一、整体开发的原则,深化相关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长协合同的企业17户,占比60.4%。近期,项目首批路条(出具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文件)即将发放。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煤矿安全第一杀手,也是高热值的清洁能源。市场煤与计划电,中央电与地方煤导致的长期煤电之争使山西深受其害。
虽然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去年全国煤层气产量仅150亿立方米,利用总量仅60亿立方米,导致这一矛盾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气权与煤权分置。由于历史原因和矿权审批体制,煤层气矿权由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山西境内不少煤层气权由央企所有,煤炭矿权归山西省属及地方企业所有,煤炭与煤层气又属伴生资源,气权与煤权长期分置导致煤层气难以更大规模开发利用。
探路能源审批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对于煤矸石等低热值煤,我国多以堆弃、掩埋为主,全国堆存量超过了50亿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此,自去年以来,山西逐步破解煤电之争,推进以市场为纽带的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以及长协合作。相比较2009年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此次煤炭产业60条试水更深的改革,重在突破三大体制性障碍。预计到十二五末,山西地面煤层气总产能将达195亿立方米,气化人口覆盖量达2000万人。
其中,山西堆存的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就达10亿吨,根据估算,若将去年山西省产生的1.7亿吨低热值煤全部用于发电,将节约置换出高热值原煤1亿吨,效益十分可观。这是我国电力项目核准有史以来最大容量的委托授权,涉及项目近2000万千瓦。
山西煤层气20条对深化矿权管理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将从根本上解决煤层气矿权和煤炭矿权分置、重叠问题。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告诉记者,低热值煤发电20条明确规定了10项准入条件,核准条件高于国家标准。
根据相关规划,未来几年内,山西发电机组容量将达到8000万至1亿千瓦,其中煤矸石等低热值煤机组可能占到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甚至更高。三是改革煤权与气权分置,推进煤层气大规模开发利用。
到8月中旬,山西又相继推出了低热值煤发电20条和煤层气20条。采访中,有专家告诉记者,一是持续突破中央电与地方煤体制障碍,推进煤电合作共赢。在产煤大省山西,到今年上半年,多数煤矿陷入亏损,煤炭工业利润下降60%。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委托山西省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函》,正式委托山西负责十二五期间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规划布局及核准。
推进煤电合作共赢山西既是煤炭大省,也是电力大省。7月26日,山西公布煤炭产业20条,包括继续鼓励煤企与电力、冶金、焦化等重点用户签订长协合同。
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山西采访时,有许多煤矿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诉苦,由于需求不足,产能持续释放,煤炭行业至少要过3~5年的苦日子。8月8日,此项政策便有了实质性进展:继山西煤矿大集团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电煤供应中长期协议之后,山西焦煤与大唐集团正式签订煤电联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山西第4个大型煤电联营项目。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一路阴跌。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认为,煤电联营可以使煤电企业共享利润,有利于双方共同应对煤价和电价的波动,将对国家的能源供给产生深远影响。